來源: 經濟參考報時間: 2021-03-03
不同的“神醫”,同樣經過“思想斗爭”,同樣做出“違背祖訓的決定”,同樣是以賣“藥”為最終目的……近日,一條集納了諸多“神醫”語錄的視頻廣為傳播,引發熱議。“神醫騙局”也是病,得好好治一治了!
鏡頭中的“神醫”,多是年齡較高乃至是白發蒼蒼的人員,動輒“祖傳秘方”、自詡“行醫濟世”,甚至號稱不惜“違背祖訓”,精心“包裝”之下的演繹,具有一定的欺騙性與煽動性。這容易導致部分沒能認清騙局的群眾,尤其是中老年人上當受騙。特別是,“神醫”們兜售的藥品,往往售價不菲,購買者往往是花費了許多錢,最終卻只能是事與愿違,甚至因此耽擱了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機。倘若放任此種現象,社會危害性極大。
“神醫”行騙,背后有著完整的“產業鏈”。當眾多“神醫”的視頻被剪輯、集納之際,人們清楚地看到:“臺詞”高度雷同、表述高度一致,完全是按照固定腳本進行演繹。多地公安、工商等部門曾查處的案件也證實,“神醫”并非醫生,更不是出生于“醫學世家”,不過是臨時找來的身份各異的人員冒充而已。“神醫”只是幌子,假借賣藥之名行騙,才是最終目的。
“神醫騙局”也是病,治病的關鍵,首要在于“斷鏈”。打擊處理,就是要著力深挖利益鏈條,要通過臺前的“演員”、藥品等信息順藤摸瓜,深究背后的“策劃”“導演”和“監制”等人員,才是關鍵所在。相應的打擊處理,更須依法從嚴,切實提升違規違法成本,讓炮制騙局者心有所懼、行有所止。
打擊“神醫”騙局,也要高度關注新形勢、新變化。前些年,監管部門強化管理,并作出明確要求,嚴禁節目以介紹醫療、健康、養生知識等形式直接或間接發布廣告、推銷商品和服務。部分“神醫”由此從電視臺的養生類節目中消失,不過,不久后就開始“轉戰”網絡平臺,在網絡空間中繼續招搖撞騙。這也提醒著相關部門:打擊處理工作也要因時而變,要多措并舉,讓“換了馬甲”的違禁廣告和騙局無處遁形。
“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”“神醫騙局”屢打不絕,根本上還是利益作祟。與時俱進,消除管理“真空地帶”,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、制度和手段,讓監管長出“牙齒”,方能真正形成震懾。同時,新興的短視頻平臺等作為發布方,也要切實履行好平臺責任,絕不能給“神醫騙局”新的可乘之機。